【種桃李天下 得笑語盈門】 劉果生教授、李華院長榮膺新橋口腔榮譽導師!……
金秋九月,學子回歸校園,老師重返講臺,屬于全體教師的節日也如期而至。
9月10日,兩位離開校園多年的資深園丁,原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教師劉果生、李華欣然受聘,迎來了自己的新身份——新橋口腔“榮譽導師”。
劉果生教授(左)新橋口腔成都玉雙院區主任魯維希(右)
李華院長(右)新橋口腔成都高新院區主任張潔(左)
作為國內口腔種植領域的先行者,自90年代起,劉果生教授和李華院長就開始致力于口腔種植技術的教學和培訓,在全國范圍內培養了一大批口腔種植專業人才。他們的教師生涯,開始于四十多年前。
四十年光陰荏苒,桃李芬芳處,自有蜂蝶來。
左:劉果生教授、李華院長大學時期留影
右:李華院長從教30周年紀念
劉果生教授畢業于四川醫學院口腔醫學系77級。1982年,他經分配留校從事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及教學工作。
由于當時中年醫生幾乎斷檔,作為恢復高考后的首批畢業生,劉果生不僅要承擔大量的臨床工作,還身兼帶教老師,為口腔系的師弟師妹們傳道授業。當時我國的臨床醫生十分缺乏,口腔外科醫生嚴重不足,為了維持科室的臨床和教學工作,劉果生放棄了讀研。
四川醫學院口腔醫學系78級畢業生李華院長,也是在畢業后不久就開始了自己的醫生和教師生涯。
1983年,李華經分配到頜面外科工作,當時的科主任毛祖彝教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“實習時我就跟過毛教授的手術,他在專業上要求很高,為人非常和善,對病人永遠是笑容滿面。”
李華院長回憶說,頜面外科手術對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,自己當時剛滿23歲,既要向前輩學習,又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更年輕的學弟學妹,壓力很大。
“我們畢業時人才屬于斷檔的狀態,我們的老師都比較老了,中青年人才比較稀缺,我們畢業以后短時間就承擔了教學任務。”工作四年后,李華開始擔任住院總,負責科室頭頸腫瘤組的工作。
李華院長(左)劉果生教授(右)在新橋口腔臨床帶教
1993年3月,華西醫科大學牙種植醫院成立,華西口腔醫院從各個科室抽調出優秀人才,組建了以華西口腔77、78級畢業生為核心的口腔種植醫療團隊。
作為團隊成員之一,劉果生身兼臨床、科研、教學、培訓等多項工作,見證了口腔種植技術在中國的起步。1994年初,李華也調到了華西牙種植醫院,進入種植牙這個新的專業領域。
2011年,劉果生教授結緣新橋口腔。退休后,他開始擔任新橋口腔成都玉雙院區業務院長。2020年,李華開始擔任新橋口腔成都高新院區業務院長。
在新的崗位上,兩位種植先驅繼續發揚傳幫帶的精神,為年輕醫生帶教,為新橋口腔的種植醫療團隊建設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。
新橋口腔堅持“華西品質 · 一脈相承”的初心使命,匯集了眾多華西口腔的優秀畢業生。
文明的火炬由老師傳遞,濟世救人的技藝由老師傳授,百年口腔的精神在老師們的辛勤耕耘下代代相傳!
值此教師節,向所有老師送上真摯的節日祝福!